4/26/2010

突如其來的畫了一張電腦彩稿後,昨天又再乖乖跑到圖書館繼續畫分鏡,然後,32版的分鏡初稿畫好了,把剩下的幾版加入對白,大概杭州回來以後便能進入漫畫稿的繪製了。

這兩個月來,我把很多東西和負責都丟下了,就是希望能好好集中精神和情緒,對那些被我放在一旁的朋友及事情,我只能說聲抱歉,我將會盡情投入去畫出一份作品作為賠禮的。

4/18/2010

洗澡要裝傻

那個星期日,啫喱的裝傻實在令人捧腹大笑,所以畫下來了。
牠乖乖的讓我替她沖澡後,還讓我用風筒替牠吹毛,其實牠還挺舒服的啊!
這隻有七歲大的小狗,現在仍然如此任性。

4/12/2010

漫畫是怎樣鍊成的?

可能太久沒有畫過十多版以上的傳統漫畫,感覺總有點力不從心,要慢慢讓腦袋習慣才行,加油加油!



這次的故事在三四年前已構思好,甚至連草稿也畫了幾張,不過忘記了為甚麼胎死腹中。現在從新開始,主要想表達的訊息,故事流向也沒有太大改動,只是在畫分鏡的過程中希望能更表現出自己的風格,不會太流於傳統形式,我都是如此鞭策自己,可惜欲速則不達,那些都需要經驗累積的...

4/07/2010

Practice 2


這次繼續鋼筆練習,畫在漫畫草稿紙上,落筆力度更加暢順,線條粗幼度比較明顯呢。
畫中那件紫色大褸,當完完整整的把蝴蝶結扣上,就是帶點復古味道的少女裝;沒扣的話,只扣下半身的鈕,頸上圍頸巾,看來比較中性。這件大褸就像是一個身體存活著兩個性格迴異的孿生女孩般,不同的配襯帶出不同的感覺。

3/25/2010

《13點》

星期日於圖書館完成分鏡初稿,離開時,看到三個女的在長長的本梯上,手持著一個像barbie般大小,身穿復古服裝的洋娃娃在拍照。看仔細點,娃娃那豐潤的嘴唇似層相識,而旁邊那位戴眼鏡的中年女士,原來是香港漫畫《13點》的作者李惠珍。也許大家只認識《龍虎門》、《中華英雄》或更久以前的《老夫子》 這類較男性向的漫畫,其實《13點》自六十年代起也發行了多期"公仔書",是當時流行一時的鮮有少女漫畫。

現在《13點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,是作者於故事內不停轉換的時裝戲法,活潑開朗女主角13點,配合當時作者對時裝的偏愛與創造力,令《13點》有別於其他以基層民生為主角的著名漫畫,走向出帶領時代潮流的風格。

如今作者李惠珍還會為13點娃娃製作自家設計的服飾,她都美的追求,也是女孩子作嚮往的。

希望能在下次再遇見李女士前,能把《13點》看一遍,那就能上前跟她攀談了。

3/18/2010

practice 1



買了一套鋼筆回家,已有多少年沒拿過鋼筆呢?大概有快十年了吧。
還沒決定用甚麼工具畫短篇故事,現在就拿來練習一下,反正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些衣服配搭畫下來。圖中那件肩膊位置蓬蓬的外套跟lace上衣都在我的衣櫃裡,可惜我沒有皮褲,也沒有民族色彩的首飾和鬆糕涼鞋,我很想穿一下這樣的配搭啊!

3/14/2010

今天下午跑到圖書館,一坐坐了兩小時,把腦內存有的畫面修輯理順,寫進四張紙內變成故事大綱。說是大綱也不太像,因為有寫進場景氣氛跟角色主要對白,大概是不成氣候的劇本吧,再來就是把文字套進三十二格的分鏡當中,是崎嶇的山路開始,加油加油!

讀書時不進圖書館的我,現在卻要跑到那裡去寫故事,連自己也有點不太相信。不過那間圖書館很漂亮,從玻璃窗往外看有翠綠的樹木,彷彿聽到葉子被風吹得沙沙響,還有那道木造的梯子,在上面走而發出的咯咯聲清脆漂亮,愛死了!一開始為這故事改的中文名字總覺得奇奇怪怪的,或者用英文"Puppy Love"還比較好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