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/18/2010

洗澡要裝傻

那個星期日,啫喱的裝傻實在令人捧腹大笑,所以畫下來了。
牠乖乖的讓我替她沖澡後,還讓我用風筒替牠吹毛,其實牠還挺舒服的啊!
這隻有七歲大的小狗,現在仍然如此任性。

4/12/2010

漫畫是怎樣鍊成的?

可能太久沒有畫過十多版以上的傳統漫畫,感覺總有點力不從心,要慢慢讓腦袋習慣才行,加油加油!



這次的故事在三四年前已構思好,甚至連草稿也畫了幾張,不過忘記了為甚麼胎死腹中。現在從新開始,主要想表達的訊息,故事流向也沒有太大改動,只是在畫分鏡的過程中希望能更表現出自己的風格,不會太流於傳統形式,我都是如此鞭策自己,可惜欲速則不達,那些都需要經驗累積的...

4/07/2010

Practice 2


這次繼續鋼筆練習,畫在漫畫草稿紙上,落筆力度更加暢順,線條粗幼度比較明顯呢。
畫中那件紫色大褸,當完完整整的把蝴蝶結扣上,就是帶點復古味道的少女裝;沒扣的話,只扣下半身的鈕,頸上圍頸巾,看來比較中性。這件大褸就像是一個身體存活著兩個性格迴異的孿生女孩般,不同的配襯帶出不同的感覺。

3/25/2010

《13點》

星期日於圖書館完成分鏡初稿,離開時,看到三個女的在長長的本梯上,手持著一個像barbie般大小,身穿復古服裝的洋娃娃在拍照。看仔細點,娃娃那豐潤的嘴唇似層相識,而旁邊那位戴眼鏡的中年女士,原來是香港漫畫《13點》的作者李惠珍。也許大家只認識《龍虎門》、《中華英雄》或更久以前的《老夫子》 這類較男性向的漫畫,其實《13點》自六十年代起也發行了多期"公仔書",是當時流行一時的鮮有少女漫畫。

現在《13點》最為人津津樂道的,是作者於故事內不停轉換的時裝戲法,活潑開朗女主角13點,配合當時作者對時裝的偏愛與創造力,令《13點》有別於其他以基層民生為主角的著名漫畫,走向出帶領時代潮流的風格。

如今作者李惠珍還會為13點娃娃製作自家設計的服飾,她都美的追求,也是女孩子作嚮往的。

希望能在下次再遇見李女士前,能把《13點》看一遍,那就能上前跟她攀談了。

3/18/2010

practice 1



買了一套鋼筆回家,已有多少年沒拿過鋼筆呢?大概有快十年了吧。
還沒決定用甚麼工具畫短篇故事,現在就拿來練習一下,反正我也想把自己的一些衣服配搭畫下來。圖中那件肩膊位置蓬蓬的外套跟lace上衣都在我的衣櫃裡,可惜我沒有皮褲,也沒有民族色彩的首飾和鬆糕涼鞋,我很想穿一下這樣的配搭啊!

3/14/2010

今天下午跑到圖書館,一坐坐了兩小時,把腦內存有的畫面修輯理順,寫進四張紙內變成故事大綱。說是大綱也不太像,因為有寫進場景氣氛跟角色主要對白,大概是不成氣候的劇本吧,再來就是把文字套進三十二格的分鏡當中,是崎嶇的山路開始,加油加油!

讀書時不進圖書館的我,現在卻要跑到那裡去寫故事,連自己也有點不太相信。不過那間圖書館很漂亮,從玻璃窗往外看有翠綠的樹木,彷彿聽到葉子被風吹得沙沙響,還有那道木造的梯子,在上面走而發出的咯咯聲清脆漂亮,愛死了!一開始為這故事改的中文名字總覺得奇奇怪怪的,或者用英文"Puppy Love"還比較好...

3/10/2010

感想像之後


昨日黃昏出席了朋友於塔石展藝館的畫展「感想像- 鄭慧蘭視覺藝術創作展」,此次是她的第一個個人畫展。

兩三年前,她跟另外兩位朋友在同一地點辦了聯展,現在,她終於獨自邁出了一大步,很替她高興。要知道辦一個個人畫展,是需要投放多少時間、精神跟心血,基本上也要花上一年,各方面的耐力消耗是不為旁人所理解的。掛在牆上的每一幅畫,不單只是她滿腔的熱誠在燃燒,還有來自她的家人、同事跟朋友的支持。

剛認識時的她是個愛畫靈異恐怖漫畫的文靜女孩。經過多年時間的歷練,在上一次的聯展中,已展現了她對藝術創作的投入,每幅畫都蘊含了她內心深處的獨特情緒。

昨天看到她幾系列的新作,感覺煥然一新,那並不是指繪畫技巧或主題取向,而是她本人的改變。記得看清水玲子的《最高機密》時,說到一條很有趣的理論,大意是指人的腦袋記下來的影像,亦即記憶,是不客觀的,當景物盡收眼底,再傳輸至大腦時,已混入了許許多個人的情感,一個美男子也不可能符合每個女生的口味。畫畫的情形也差不多,只是影像不落在大腦而是畫紙等媒質上,而注入的情感可以放大很多倍,甚至是實體化變成幻象,所以一幅畫整體予人的感覺,以及當中的一些天馬行空的描繪,其實都是畫者在大聲說著個人感受,是一句句無聲的言語。

慧蘭的作品向來坦率,今天的筆觸、用色比以前豁然開朗得多,很溫暖,過往的一些陰霾都像煙銷雲散了般,她大概很快樂地享受現在的生活,期待她的繼續成長和變化。